中国康复行业的供给正在不断增长,全国康复编制床位数从2009年底的5.2张,占卫生机构床位总数的1.18%,上升到7.6万张,占床位总数的1.21%。
2015年,北京和上海全市每千常住人口编制床位数达到5张以上,其中每千常住人口公立康复医院和护理院编制床位数为0.5张。按照规划,两市将分别拥有康复护理床位共计1万张。此外,北京市22家市属医院中已经有6家医院规划转型为康复医院。
新增康复医疗服务的供给的来源有四种:
-
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新设;
-
已有康复医学科的综合医院,按照政策要求增配康复病房、设备、及康复技术人才;
-
公立二级综合性医院、企业职工医院等,转型为康复医院;
-
社会资本进入康复领域,包括新建康复医院、合作管理综合医院康复科、社区康复等。
除开政策利好的因素,中国康复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基于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。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,到2050年1/4的人超过65岁。老龄化催生了大量的康复需求。2013年医院康复医学科门急诊人次达2367万次,较2011年的1687万次,增加了680万次,复合增幅达16%。截止2012年底,需要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数占总残疾人数72%,正在等待康复服务的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53%。
同时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以及急性期医疗的不断发展,传染病在中国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主要,这一点已与发达国家的趋势一致。中国人口越来越多患有非传染性慢性病如糖尿病、内分泌失调和心血管疾病。疾病谱的变化也导致了康复需求的增加。
不同梯次的康复需求催生应对各阶段的康复机构。在新建整个康复体系的过程中,最大的挑战在于受过正规培训的康复专科培训的人员供给不足。以康复医师为例,预计我国2015-2020年市场需求为4-5万人,每年通过专业住院医师培训的为1000人,期间存在明显的专业人才缺口。根据普华永道的调研,在发达国家,康复师与基本人群的比例平均为10万:5,而在中国,比例仅为10万:0.4,两者相差12.5倍。
蛋壳研究院梳理了近几年上市公司在康复领域的布局,截止2016年9月30日,共有9家上市公司(海宁皮城、昆药集团、三星医疗、湖南发展、天士力、复星医药、和佳股份、华邦健康、万方发展)重金投入康复市场,以重资产模式投资线下的康复医院和康复诊所。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天士力投资湘雅博爱康复医院。
此外,还有泰康集团。虽然泰康集团并非上市公司,但考虑其体量且有上市计划,其在康复领域的布局也值得考量。